区政府工作报告(2025年1月7日在上海市杨浦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)

发布日期:(2025-01-07)

文件索引号:[-]

文件来源:[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]

区政府工作报告(2025年1月7日在上海市杨浦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) 2025-01-07

 

政 府 工 作 报 告

——2025年1月7日在上海市杨浦区第十七届

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


一、2024年工作回顾

过去一年,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、三中全会精神,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,坚决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,市委、市政府和区委的各项决策部署,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奋力推进人民城市新实践、创新发展再出发、振作杨浦“一股劲”,较好完成了区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。

去年11月,我们迎来人民城市理念提出五周年,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给杨浦区“老杨树宣讲汇”全体同志回信,再次强调“人民城市人民建,人民城市为人民”,要求我们“带动更多市民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”,提出“共建和谐美丽城市、共创幸福美好生活”的殷切希望,让我们倍感振奋、备受鼓舞。一年来,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,全区人民携手同心、奋发向上,努力以实干实效迎接人民城市建设五周年,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、稳中向好。一是主要指标韧性增长,地区生产总值(GDP)前三季度完成1,602亿元,同比增长5.7%,增速排名全市第四,预计可以完成同比增长5%的年度目标;区级财政收入完成168亿元,同比增长8.6%,增速排名全市第二。二是数字经济蓬勃发展,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延续近年高增长态势,1-11月营收同比增长13.6%[1],排名全市第四;规模达到2,908亿元,排名全市第二,约占全市五分之一、中心城区三分之一;杨浦“数字经济产业集群”项目入选全国50个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。三是民生服务加力提速,17项民心工程、58项区政府实事项目全面完成;旧住房成套改造完成率居全市第一,小梁薄板改造相比全市要求提前三年收官;人均公园绿地面积、公共文化设施面积、社区养老设施面积等“十四五”时期重点指标和任务提前完成。

过去一年,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:

(一)积极培育发展动能,持续巩固经济向好态势。坚持将发展作为第一要务,既锚定目标“稳当下”,着力打好稳预期、扩需求、优服务组合拳,也蓄势增能“谋长远”,积极构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主导的“1+2+3+4”创新型现代化产业体系,全力打响“杨‘数’浦”品牌[2]

产业发展提质向新。对标全市产业地图指引,深耕数字经济优势产业,围绕互联网电商、在线文娱、医药医疗、科技金融等12条细分产业链,建立重点产业链链长制,每月专题研究、季度全面推进,统筹抓好产业图谱绘制、政策服务集成、重点企业引育、要素资源保障等工作。加快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扩容升级,在线新经济落地抖音、美团、得物等链主企业新板块,引进奇安信数据安全总部,杨浦“在线新经济”入选上海首批“市区协同”千亿产业集群;智能制造前瞻布局低空经济新赛道,在中心城区率先发布10条支持政策,与金山区联合推出10大应用场景,吸引拓翼者、千机科技等企业落地;创意设计敏锐捕捉服务消费新需求,实施全球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者“优享计划”,打造上海微短剧产业平台集聚区,布局建设以国风国潮国创为引领的内容创作新高地,集聚抖音穿山甲、滴滴粒粒橙、小宇宙播客等平台企业。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生态,组建体育健康、绿色低碳、检验检测等产业联盟,举办世界康复机器人大会及AI大模型、“补天白帽”网络安全等社群活动,促进产业链之间跨界合作、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。重点产业链代表企业完成区级税收同比增长30%、占全区区级税收比重达40%。

商旅文体展加速融合。把握消费潮流新趋势,突出“年轻态、沉浸式、数字化”特色,打响“玩转杨‘数’浦”消费品牌。发布杨浦区促进消费三年行动方案,实施“能级提升、主体培育、消费扩容、数实融合、商圈提档”五大行动。强化重点商圈引流带动作用,五角场商圈纳入上海国际消费集聚区核心商圈,悠迈生活广场蝶变为“ZX造趣场”次元文化新空间,大学路限时步行街周末客流峰值超过10万人。成立促进服务消费联盟,承办上海首届服务消费季、上海国际光影节滨江德国啤酒节等市级活动,联动头部企业举办B站次元漫游节、小红书大家运动会、完美世界高校电竞赛事等特色活动,推出超百场商旅文体“乐享Young City”系列展演。在抖音超市、小象超市等线上平台支撑下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.7%,排名全市第二、中心城区第一。

有效投资稳健增长。聚焦科技创新、产业升级、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,全年安排100项重大工程项目,开工建筑面积同比增长35.9%,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360亿元,在上年高位增幅的基础上同比增长11.9%。人民城市实践展示馆、中交集团上海总部等26个项目竣工,上海体育大学扩建工程、人民城市市民中心等26个项目开工。北横通道杨浦段正式通车。不断激发民间投资活力,集中签约麦王环境、利真汽车等50个产业项目,投资总额超300亿元。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投资项目发行REITs,杨浦科技创业中心孵化器项目、百联又一城商业项目、城投宽庭保租房项目成功上市,推动形成存量资产和增量投资的良性循环。

企业服务不断提升。坚持用户思维、需求导向,深入落实重点企业“服务包”制度,千方百计协调解决企业面临的人才引进、载体供给、业务出海、权益保护等具体问题。支持企业落地新场景新模式,联动头部企业开展“千家企业上电商”,赋能中小商户和传统老字号数字化转型;协调推动美团陆续开通3条无人机配送航线,覆盖商圈、公园、园区等场景。聚焦企业在数据合规、数据安全等方面的迫切需求,设立人工智能合规服务中心,成立数据跨境、大模型生态、涉企侵权信息受理等服务站,助力企业在发展中规范、在规范中发展。加强创新企业梯队培育,千寻位置、复旦微电子、商米科技入选2024上海硬核科技企业TOP100名单,汉海信息、哔哩哔哩、矩智原力入围2024上海软信业“双百”企业[3]前十榜单,趣致集团在港交所上市;新增上海企业技术中心2家、设计创新中心5家,累计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,430家、国家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37家。

(二)坚持深化改革开放,有效激发创新发展活力。聚焦“创新四力”,坚持向改革要活力、向开放要动力,持续激活创新要素资源,不断壮大新动能、构筑新优势,以务实行动推进“创新发展再出发”。

产学研用融合发展。持续深化区校企合作,支持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建设,全球50余名科学家陆续加盟,启动生命健康、新型电力系统等9个项目研究;与复旦大学、上海城投共建未来谷-湾谷创新中心,推进类脑智能、新材料等一批项目落地;与同济大学、华为共建“城市灵境场景创新中心”,探索全域数字化转型新路径。制定实施张江高新区杨浦园改革创新发展行动方案(2024-2026),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向杨浦特色优势产业汇聚。不断畅通成果转化链条,支持启迪之星聚焦在线新经济打造市级高质量孵化器,上海技术交易所成交金额191亿元、同比增长64.7%,全区PCT专利申请量253件、同比增长62%、排名全市第三。入选上海首批股权投资集聚区,在全市率先发布“数据资产增信因素模型”,新增知识产权质押贷款110笔、金额9.8亿元。举办全球创业周中国站、“产教融合协同创新”区校企沙龙、科技金融俱乐部、杨浦科技节等活动,吸引各类创新人才集聚杨浦、交流思想、碰撞火花。区域内企事业单位和高校获得2023年国家科学技术奖9项,占全市获奖总数的18.3%;获得2023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奖86项,占总奖项的40%。

重点改革稳步推进。对标世界银行评估新规则,发布营商环境7.0版改革150条举措,在全市率先实现当场核发食品经营管理类许可证,落地全区首个外商投资建筑师负责制试点项目,深化“一街一品”[4]服务微创新,不断提升营商环境“最暖城区”品牌内涵。揭牌数字经济数据创新实验室,“一网通办”累计推出49项“一件事”服务。入选首批上海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,聚焦国际化科技创新、在线新经济两大领域推出15条特色举措,围绕便利通关、跨境融资等需求,成立“杨帆”AEO企业服务站,为区内企业、高校院所搭建政策服务对接平台。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攻坚深化提升行动,构建6家综合服务运营商、2个专业化市场化平台的“6+2”国资国企格局,推动设立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功能基金,不断提升国有资本运作能力。制定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实施方案,在全市首发产业人才、教育人才、人才社区三大专项政策,2位企业家入选首届“上海杰出人才”。

创新空间持续优化。强化产城融合、功能复合,打造“一廊一带”东西联动发展格局。西部聚焦“大创智科创走廊”建设,增强“文化+科技”核心功能,中国(上海)网络视听产业基地杨浦片区挂牌启动,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政立院区正式运营,上海益田假日广场项目重组盘活,五角场商务楼宇更新试点有序推进。东部聚焦“滨江国际创新秀带”建设,打造世界级滨水空间新典范。滨江南段加快产业功能集聚,推进美团上海科技中心、哔哩哔哩新世代产业园、抖音集团上海滨江中心等重点产业项目建设,引入中国美院DIU国际设计智造联盟总部基地、法国蓝带杨浦滨江学院、意大利创新中心等功能性项目,推动八埭头和大桥东片区功能优化、品质提升;中北段加快存量空间转型,市区联动编制专项规划,与市属国企合作推进低效产业用地盘活,上海量子城市时空创新重点实验室在复兴岛落地,为杨浦滨江高质量开发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,为城区新一轮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,也将为上海建设“五个中心”、强化“四大功能”拓展新的战略空间。

开放合作走深走实。抓对外开放机遇,举行上海-旧金山友城经贸合作交流会、杨浦滨江世界未来水岸峰会、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家走进杨浦等高规格活动,赴美国、英国、日本、墨西哥等国开展招商推介。推出“暖杨洋”外资服务品牌,新增1家市级外资总部,新设外资项目107个,汉高消费品研发中心、耐克中国运动研究实验室、巴西中心、德国创新中心投入使用。拓展国际经贸合作新空间,成立“丝路电商”国际智库联盟、数字贸易发展服务中心(企业出海发展服务中心),“老挝经贸合作展示馆”入选商务部“一带一路”合作范本。积极承接进博会溢出效应,杨浦交易分团意向签约金额6.7亿美元,同比增长5%。加强友城交流和对口合作,不断扩大长三角创新创业发展联盟“朋友圈”,杨浦援建的“拉孜县吉角村智慧社区”获2024数字中国创新大赛金牌项目。

(三)着力加强精细化治理,不断提升城区形象品质。始终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,深入推进城市有机更新,注重下好城市治理“绣花功夫”,不断优化环境、提升功能,促进生产、生活、生态融合发展。

城区面貌焕新升级。积极探索跨类别协同、跨主体联动、跨周期平衡的改造新机制,内江大板房、凤城三村130号甲乙丙丁、黄兴路1039弄3个项目快速实现征询、签约和腾房搬迁“3个100%”。加快存量旧改征收基地收尾。“美丽家园”改造完成100万平方米,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竣工333台。保障性租赁住房筹措5,843套(间)、供应3,925套(间),完成进度居全市前列,滨江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、科学家社区开放入住。着力打造多彩可及的“家门口”品质空间,建成关山路等11个美丽街区、黄兴路(长阳路-周家嘴路)等5条精品道路,“数字星球”[5]精彩亮相,长岭路-杨树浦路等内环桥下空间变身活力风景线,228街坊可持续更新实践入选《上海手册》全球18个重点案例。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区,发布全市首个“内部道路”治理导则,拆除违法建筑13.7万平方米,推进渣土全链条治理、施工围挡美化等工程,发动群众共同参与社区公益、文明养宠、垃圾分类等活动,持续引领文明生活新风尚。

生态环境逐步改善。制定全面推进美丽杨浦建设行动方案,加强污染防治攻坚,区域PM2.5均值浓度28微克/立方米,全区11个市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100%,2家单位获评市级示范“无废细胞”,长阳创谷(三期)入选市第一批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十大典型案例。扎实做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,对群众关切的环境问题加强监管执法,举一反三完善长效管理机制。不断丰富绿色生态空间,新建2公里绿道,推动松鹤公园、惠民公园等10座公园拆墙透绿、设施提升,油酷艺术公园、复兴岛船台公园建成开放。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,编制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,推进滨江南段低碳实践区建设,纬景储能“锌铁液流电池储能”入选国家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,亿可能源“大模型低碳优化排产系统”入选上海十大绿色低碳创新技术产品。

基层治理提质增效。坚持减负、增能双向发力,实行街道双月座谈机制,集聚资源破解基层工作难题。弘扬群众自治、多元共治的优良传统,推出“人民城市,治理有young”基层治理品牌,发布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指南、新“三微治理”工作导则,殷行街道打造上海首个“骑手友好社区”[6],平凉路街道探索电梯更新“五步法”[7],长白新村街道推动党群服务中心“四融合”[8],江浦路街道组建“向阳花”校园安全联盟[9],新江湾城街道通过人人议事厅共商水域治理难题。持续做好民族、宗教工作。依托“热线服务日”“我为杨浦创新发展献一计”等渠道,广泛听取意见,主动回应关切,“12345”热线办理月均满意率较上年显著提升,空间改造、社区服务等300余条人民建议转化落地为实际工作举措。

(四)主动回应急难愁盼,更好满足群众美好期待。全力办好“关键小事”“民生实事”,以更多惠民利民的务实举措,将“人民城市新实践”转化为群众可感可及的民生福祉。

民生保障扎实推进。实施促进就业“八大专项服务”[10]畅通高校毕业生“实训-实习-见习-就业”链条,打造首个商圈“就业服务+劳动维权”站点,开展就业创业、技能培训等活动220余场,发放各类补贴近1.3亿元,杨浦现代职业学校选手夺得世界技能大赛车身修理项目“三连冠”。构建分层分类“温暖救助”体系,累计救助56.9万人次,支出救助金5.1亿元。发放残疾人各类补贴4,000余万元,滨江公共空间无障碍环境建设项目获住建部推广。持续擦亮“幸福养老”品牌,全面实施“暖‘杨’惠老”四大项目[11],打造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“五站功能”[12],成立全市首个陪诊服务联盟,建设4家智慧养老院、10家社区长者食堂,联合饿了么、达达等平台打通为老送餐“最后100米”。滨江5.5公里儿童友好公共空间示范段入选国家级案例,创建10所高质量幼儿园,新增公办托班59个,开设小学生爱心暑(寒)托班44个。扎实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,杨浦军休中心新楼落成启用,崇军展示馆揭牌开放,军崇谷获市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一等奖。

教卫事业稳步提升。联合复旦大学加快建设“人民城市”大思政课整体试验区。全面实施义务教育“双新”改革,推动大中贯通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育,实施第二轮8所公办初中强校工程,获评首批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。启用于漪教育教学思想研究中心,开工江浦实验学校等7个项目。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,控江医院医技综合楼建成投用,平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院区、湾谷社区卫生服务站、抖音新江湾健康中心启用,区精神卫生中心成为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医院。升级推出基于健康医保的社区运动健康师3.0版,在区域性医疗中心、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开设运动干预门诊,“数融医体”智能场景项目获全国智慧医保二等奖。

文化体育亮点纷呈。杨浦生活秀带获首批“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”授牌,制定示范区深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。认真做好第三轮区志编修工作。敦煌当代美术馆、杨浦文化艺术中心开馆,四平电影院全新亮相,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、世界技能博物馆上榜“全国百强”。推出“橙·柿”创意IP形象[13],举办2024bilibili毕业歌会、秋是国际戏剧季、中法零碳音乐会等品牌活动,让艺术和文化更加亲近市民群众。召开杨浦区体育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,发布青少年体育训练、体育产业等规划举措,开放新江湾城文化体育公园、乐动力杨浦滨江运动公园,举办长三角共青森林体育嘉年华、第四届区运会等赛事活动。上海杨浦运动员樊振东、吴愉在巴黎奥运会上斩获3枚金牌,并授聘为杨浦体育大使、慈善大使。

(五)牢固树立底线思维,坚决维护城区安全稳定。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,保持如履薄冰的高度警惕,以“时时放心不下”的责任感、“事事心中有底”的行动力,不断巩固人民安居乐业、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。

持续夯实韧性安全基础。坚持固根基、除隐患、补短板,制定韧性安全城区建设、“平安365”行动等实施方案,更新改造59.6公里地下燃气老化管道、7.3公里老旧供水管网,加强防汛墙修复保养,布局8个社区微型消防站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,深入开展雨污混接普查整治,区内首座自主设计建设的新江湾城东初期雨水调蓄池工程完工,5条市政排水管道、4个小区积水点完成提标改造。深化国防动员体制改革,在全市率先开展人防指挥所24小时模拟演练。强化数字赋能城区治理,“一网统管”上线地下空间数字化、“北斗+”智慧化水林域巡检等特色场景,交通事故执法试点无人机“快处易赔”[14],老旧住宅电梯物联网实现全覆盖,杨浦“AI赋能打造韧性安全城市”获2024数字中国创新大赛金牌方案。

全力保障生产生活安全。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,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行动,聚焦老旧小区、厂房仓库、建筑工地、沿街商铺、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区域,持续强化拔点攻坚、隐患清源、畅通生命通道等工作,全面推行社区安全顾问模式。加强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,全区小区实现充电口与车辆配比1:2,努力解决上楼充电、入室充电等问题。编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,深入推进校园食品安全排查整治、药品安全巩固提升行动,切实守牢“舌尖上的安全”。全力防范自然灾害风险,连续应对“贝碧嘉”“普拉桑”等强台风和强降雨,尽最大可能把对群众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。

不断深化平安杨浦建设。加强社会治安整体防控,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,全区报警类、纠纷类110警情及刑事案件数持续下降,与群众财产安全密切相关的电信网络诈骗接报、立案、案损数实现“三下降”。全力护航经济健康发展,成立杨浦“反诈Y基因联盟”,强化“蓝鲸护企”“网桥行动”等警企协作机制,拓展知识产权、数字平台等“法治体检”专项服务,严防平台经济、金融理财等重点领域风险。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加快建设街道综治中心、园区法治中心,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,深化“三所联动+”专群结合机制[15],推动社区巡回审判赋能基层治理,加强“枫行远杨”检察联络服务点建设,促进矛盾纠纷源头防控、及时化解。

(六)全面加强自身建设,提升政府行政效能。大力振作杨浦“一股劲”,依法履职尽责,持续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、创新政府、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。

筑牢思想政治根基。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,加强理论学习和党性锤炼,忠诚拥护“两个确立”、坚决做到“两个维护”。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,分层次、多形式、全覆盖深入学习《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》,提高警示教育的针对性、震慑性,推动党员干部自觉把遵规守纪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。

强化法治政府建设。持续提升依法行政水平,建成行政执法监督信息公示平台,制发全市首份行政执法监督建议书,在全区创新推行“三书同达”机制[16]。在线新经济复议案件诉讼转化率控制在1.1%,全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100%,区法律援助中心荣获“全国法律援助先进集体”。全面完成政府机构改革任务。加强成本预算绩效管理,全年实施的项目降本率达24.6%,位居全市前列。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,办理区人大代表建议137件、政协委员提案165件,满意率均达100%。

提升善作善成能力。统筹推进“十五五”规划前期研究,深入谋划数字经济发展、商圈能级提升、全域水系规划等重点工作,不断提高政治站位、把握总体定位、找准实践落位。常态化落实政府常务会议专家授课交流制度,围绕新型研发机构、具身智能、韧性安全城市等前沿领域举办专题讲座28次。持续弘扬“四敢精神”,大力开展“四百”走访到一线活动,以实干实效展现杨浦干部的责任担当。

各位代表、同志们,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,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,在于市委、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,在于区人大及其常委会、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的有效监督和鼎力支持,是全区上下团结拼搏、共同奋斗的结果。在此,我代表杨浦区人民政府,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,向各民主党派、工商联、人民团体,向区域高校、科研院所、企业和驻区部队,向各个岗位上辛勤付出的全区人民,以及所有关心支持杨浦建设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们,致以崇高敬意,表示衷心感谢!

在看到成绩的同时,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,杨浦在前进道路上面临着许多困难挑战,政府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。主要是: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明显上升,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仍不牢固,区域产业结构韧性有待提升,招大引强、培强育新还需持续发力;创新链条还存在堵点卡点,科技成果就地就近转化落地不足,“科技-产业-金融”链接还不够高效;民生保障与群众期盼仍有差距,韧性安全城市建设依然任重道远;政府工作人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本领还需进一步提升。对此,我们要拿出迎难而上的决心、改革创新的勇气、久久为功的韧劲,尽心竭力改进工作、提升质效,不辜负全区人民的期望与重托。

 

二、2025年主要工作安排

2025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,也是“十四五”规划的收官之年、“十五五”规划的谋划之年做好今年工作,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对“老杨树宣讲汇”全体同志重要回信精神,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、三中全会精神,按照十二届市委六次全会、十一届区委十次全会等会议要求,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,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,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,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,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,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,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,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,保持社会和谐稳定,持续做好区委“三篇大文章”,与广大杨浦市民共建和谐美丽城市、共创幸福美好生活,高质量完成“十四五”规划目标任务,奋力在打造人民城市最佳实践地中干在实处、走在前列。

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,建议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为: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%,区级财政收入同比增长3%,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增长5%。

重点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:

(一)全力以赴兴产业、强动能,构筑区域发展新增长极。坚持稳中求进、近远结合,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,以重点区域带动城区功能塑造,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,不断壮大发展新动能新优势,争取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更大突破。

推动重点产业发光发热。加快构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主导的“1+2+3+4”创新型现代化产业体系,充分发挥链长制牵引作用,加强产业趋势分析研判,优化调整细分产业链,推动重点产业链从建机制、打基础向优化布局、提高贡献转变。不断优化产业生态,着力打造充满韧性、可持续生长的千亿级产业集群,在线新经济聚焦链主企业精准发力,促进更多新业务、新板块落地,力争营收规模突破3千亿;智能制造主动布局具身智能、低空经济、类脑智能、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新赛道,孵化培育集“研发中心+运营总部+母工厂”于一体的新型工业企业,不断提高“含新量”“含绿量”;创意设计在推动建筑设计行业向智能化、绿色化升级的同时,聚焦动漫游戏、微短剧等服务消费新业态,促进文化内容创作产业繁荣发展,积极打造国风国潮引领地、原创IP孕育地、创意人才集聚地、优质内容展示地。深入研究产业集聚规律,“一链一策”完善重点产业链专项政策体系,构建精准有效、协同联动的政策服务矩阵。持续细化产业图谱,加强产业链精准招商,强化场景、载体、资本等要素保障,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进圈入链、扎根杨浦。建立重点产业链统计监测指标体系,加强产业发展成效跟踪评估。加大一流企业培育力度,发挥龙头企业链主作用,带动上下游企业集聚成长,运用投行思维发掘培育高成长企业,推动形成“头部”企业引领带动、“腰部”企业有力支撑、小微企业蓬勃发展的雁阵格局。

加速杨浦滨江开发建设。强化规划引领,提前布局落子,全力打造世界级滨水空间新典范,为提升城市活力、发展动力和核心竞争力提供强大支撑。滨江南段围绕“世界客厅”与“新质秀岸”的定位,强化“长阳秀带”特色产业园功能,加快推进抖音、美团、B站等数字经济总部项目建设,优化重点片区规划方案,加快完善交通路网设施,提升居住、办公、文体、商娱等多元功能复合度,着力建设“数字经济+创意设计+高端住宅”的活力场。滨江中北段围绕“创新生态实验场、未来产业领航地、复合功能先导区的定位,启动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,深化与市属国企、央企合作,加快土地收储和盘活利用,为未来发展开辟新的战略空间。重点以复兴岛为“核爆点”,强化自然生长、有机更新,有序推动工业遗存和历史建筑活化利用,加快上海量子城市时空创新重点实验室建设,引育一批科技含量高、带动效应强的产业项目,积极承接高能级赛事、高水平活动,高标准推进北部滨水公共空间改造升级,分段分节点打造数字智能孵化基地、设计艺术创作基地、人民城市实践基地。

多措并举扩大有效需求。加强经济运行科学精准调度,细化落实国家和上海出台的一揽子增量政策,因时因势因企丰富政策“工具箱”,切实将政策的含金量转化为发展的高质量,不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。促进商旅文体展联动发展,持续打响“玩转杨‘数’浦”消费品牌,加快五角场商圈提质升级和滨江商业布局优化,鼓励发展融合型、“小而美”的特色社区商业,积极建设上海数实融合直播经济集聚区,培育数字文娱、次元文化、艺术节展等消费增长点,营造更加宽松包容的消费市场环境,不断引领时尚消费新潮流,提升外来消费吸引力。发挥有效投资牵引作用,强化重点产业投资、基础设施投资协同发力,滚动推进100重大工程项目,尚浦领世双子塔等项目建成,推动轨道交通20号线、隆昌路越江隧道项目建设,军工路快速路新建工程建成通车。深化上海自贸区联动创新区建设,持续强化分行业、小切口的对接服务,让自贸区政策红利惠及更多企业。深度参与上海“丝路电商”合作先行区建设,支持企业拓展数字文化出海、跨境电商交易等新业务,培育数字贸易、服务贸易新动能。推进与云南、西藏、福建等对口地区交流合作

(二)坚持不懈抓改革、促创新,优化协同联动发展格局。

以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为契机,谋划建设“杨‘数’浦新质秀带创新区”,在杨浦全域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创新生态,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。

构建高效衔接的创新链条。着力搭平台、聚资源,不断完善产业和研发供需两端链接机制,畅通“创新策源-概念验证-成果转化-孵化培育”路径。发布实施杨浦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方案,积极落实新一轮区校合作机制,深入对接高校二级院系、科研团队、院士专家,广泛链接技术经理人、创投机构、龙头企业等资源,建立优质项目收集、筛选和引育机制,让更多有颠覆性、引领性的原创成果就近转化为产品、孵化为企业、蝶变为产业。推动大学科技园转型升级,不断提升成果转化、人才引育、专业化服务能力发挥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引领作用,探索建设更多以市场应用为导向的新型研发机构。聚焦专业化、品牌化、国际化方向,建立市区两级高质量孵化器梯度培育机制。持续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区工作,发挥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共同体作用,开展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。围绕“大学的城市·城市的大学”主题,推动各类创新活动串珠成链、集成放大,打造有显示度、集中性的常态化交流平台,吸引更多科学家、企业家、工程师、投资人、创业者对接合作,努力使杨浦成为新灵感的迸发地、新技术的展示台、新场景的试验场。

营造开放融合的创新生态。进一步优化科创服务体系,促进人才、载体、资本等创新要素高效配置。聚焦人才第一资源,完善多层次政策支撑体系,建立分层分类的人才认定机制,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育力度,积极打造高品质人才安居工程,加快推进“东上海人才港”建设,大力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环境。顺应科创回归都市的趋势,不断提升“大创智科创走廊”发展能级,加快未来谷-湾谷创新中心建设,深化环高校国际创新人文社区更新试点,打造以高校为母体,科技领军企业、研究机构、重点实验室、创新人才等要素耦合互动的脐带式创新街区。深入推进杨浦股权投资集聚区建设,充分发挥国资引领作用,加强政府出资基金专业化集中管理,完善基金分类管理和差异化监管机制,促进孵投联动、招投联动,更大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,打造适配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多元基金矩阵,鼓励金融机构推出“拨投贷”等创新金融产品,落细落实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,不断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。做强“社区书院”科普行活动品牌,让科学走进更多寻常百姓家。

激发多元主体的创新活力。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,升级推出营商环境8.0版改革方案,加强招商和服务一体化推进,促进重点企业“服务包”提质增效,实施科技企业矩阵、“专精特新”雁阵培育计划,推行企业创新顾问制度,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综合成本最低的发展环境。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攻坚深化提升行动,引导区属国企持续深耕主责主业,增强核心功能,提升核心竞争力,更好服务保障区域发展重大战略。促进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,健全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,持续解决平等准入、要素获取、政策惠益等关键问题。升级“暖杨洋”外资服务品牌,加强优质外资项目引育,推动政策服务更精准、诉求回应更迅速、问题解决更高效,切实增强外资企业在杨浦发展的归属感。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,发挥港中大上海中心、巴西中心、北欧创新中心等平台作用,提升跨国公司研发中心枢纽功能,帮助企业链接更多优质资源,扩大创新发展“朋友圈”。

(三)精心精细提品质、添内涵,推进城市更新加速扩面。从群众需求和城市治理突出问题出发,持续厚植绿色生态底蕴,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,提升城区建设和管理的科学化、精细化、智能化水平。

提升人居环境品质。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宜居安居的美好期待,统筹规划、政策、资金、房源等要素,制定实施旧住房成套改造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,推进完成3.17万平方米改造任务。加快已生效项目的建设进度,综合运用低碳、环保新材料新工艺,严把质量关,让搬出去的居民早日搬回来。全面完成“拎马桶”改造历史性任务。坚持整体性提质、片区化改造,结合“15分钟社区生活圈”建设,加快推进228街坊中外圈、龙江路、怀德路等美丽街区项目,完成100万平方米“美丽家园”改造,加装300台电梯。促进居住空间供需适配、职住平衡,加强保障性租赁住房筹措供应,织密“一张床、一间房、一套房”多层次保障网,更好满足新市民、青年人多元化的住房需求。

加大精细化管理力度。持续优化杨浦滨江交通组织,合理布局轨交接驳、定制公交、停车场地、慢行步道等线路设施,以便捷舒适的交通路网串联公共空间、集聚创新要素。推出杨浦区街面形象治理导则,强化“内部道路”建设和管理完成重点区域雨污混接整改,开展餐饮油烟、噪声等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治理攻坚完善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,让城区环境更整洁、更有序。用心雕琢城市中的“方寸之美”,统筹推进精品道路、景观灯光、背街小巷等微更新微改造,因地布局打造多样化、特色化的景观小品,用一处处点睛之笔扮靓城市颜值、提升城市气质。加快构建区域治理数据能力底座,推动政府办公、城市运行、政务服务“三网协同”,建设覆盖全区的监测预警、指挥调度、决策支撑、事件处置的数治化体系,推出更多实战管用的典型应用场景,让城区治理更智能、更高效。

推动绿色低碳转型。深入落实美丽杨浦建设行动方案,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,切实打好蓝天、碧水、净土保卫战。积极践行“水绿融城”发展理念,开展新江湾城水岸联动微更新,实施经三河等水环境提升工程,确保海绵城市建设达标面积超过40%,新建绿道2公里、立体绿化2.5公顷、口袋公园2座,推进更多单位附属绿化开放共享,实现500米服务半径公共绿地全覆盖,努力绘就“水上可泛舟、绿地可休憩、街区可漫步、建筑可阅读”的生动图景。深入实施碳达峰行动,制定杨浦区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行动方案,研究推进滨江中北段近零碳先行区建设,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加快分布式光伏建设,积极培育节能环保、碳足迹管理等绿色产业,打造更多绿色园区、绿色社区、绿色商场等示范场景。

提高韧性安全水平。聚焦高水平安全发展目标,着力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,绘制城区安全风险地图,建设韧性安全数智平台,深入一线开展厂房仓库、电动自行车安全等专项整治,推动风险精准识别、隐患及时处置。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,修订区粮食应急预案,严守食品药品安全底线。深入开展“平安365”行动,推进矛盾风险专项治理,加强社会治安综合防控,提升人防、物防、技防水平,全力建设平安示范城区。强化基层基础建设深化推广“三所联动+”工作机制,全面完成街道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,做好“家门口”信访服务、人民建议征集等工作,有效防范和及时应对社会安全事件,推动矛盾发现在苗头、化解在源头、防患于未然。聚焦关键岗位、作业一线和基层社区,持续强化宣传引领,着力提高全社会安全意识、法治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。

(四)用心用情惠民生、增福祉,持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。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全力办好60项区政府实事项目,推出更多惠民生、暖民心的举措,更好实现“为人民”和“人民建”的有机统一,努力筑牢人民城市最佳实践地的坚实根基。

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。坚持兜底线、促普惠、提品质,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和诉求整合资源、精准施策,更好满足群众多层次、差异化需求。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为引领,深化岗位信息归集共享制度,打造“15分钟就业服务圈”特色示范站点,扩容大学生实习见习基地,探索“市场需求”与“学科建设”相融合的项目化实习形式,加强高技能人才、专业技术人才培养,推动人才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精准对接,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。稳妥有序落实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。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,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,搭建“慈善+救助”综合服务平台。推进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,完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,加大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供给,拓展数字化养老服务新场景,举办杨浦区银发经济消费节,培育康复辅具、智慧康养等新业态,挖掘释放银发经济新动能。深化儿童友好城区建设,新增5-6所保育特色幼儿园,构建高质量儿童友好服务体系。扎实做好双拥和退役军人工作,建成江湾军休新大楼。

推动社会事业优质均衡。深入分析人口变化趋势,扎实推进“1%人口抽样调查”工作,完善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。深入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。推进实施中小学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,成立青少年人工智能学院,探索大中贯通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机制。试点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“总校长制”,持续推进“三长两师三顾问”[17]进校园行动,实施近视防控、体质健康等专项行动,提升家校社协同育人水平。开工包头中学改扩建、杭一小学分部新建等5个项目,建成复旦实验中学综合楼、松一幼儿园。完善紧密型医联体合作机制,优化“全专协作”创新模式,加快第一康复医院综合楼、市东医院新江湾城院区建。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、站点建设标准化水平,推动健康管理、心理关爱等服务进社区、进学校、进楼宇,推进基层中医药服务全覆盖。深化“体医融合”服务模式,启动“健康积分制”[18]试点,丰富社区运动健康师内涵,加快从“以治病为中心”向“以健康为中心”转变。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,强化“体育+公园”“体育+文化”“体育+社区”等理念,推进江湾体育场、杨浦体育馆更新升级,加强市民健身中心、健身步道、健身苑点等设施合理布局和数字化改造,持续开展“韵动杨浦·秀出来”系列活动,为市民群众提供更多健身好去处、社交新空间。

着力提升文化软实力。持续传承红色文化、赓续历史文脉,深化“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”建设,强化上海人民城市实践展示馆功能,打响“人民城市·杨浦实践”、“为国而歌”大思政品牌,开展《义勇军进行曲》创作90周年系列活动,推动黄浦码头旧址打造红色历史文化街区,推进长江口二号古船博物馆建设,高质量做好区志编修工作。塑造文化地标新形象,引入数字科技和潮流IP,推动杨树浦电厂焕新改造,联合中国美院将永安栈房东楼、绿之丘提升改造为“国美艺术港”,打造以“YOUNG剧场”为核心的文化演艺轴,加快刘小晴艺术馆建设,引入更多艺术大师工作室落地杨浦。擦亮文化节展新名片,承办第二届上海网络视听内容创作者大会,丰富秋是国际戏剧季、上海大学生旅游节、且听江潮乐、艺趣文化生活季等品牌活动内涵,举办香港艺术月、敦煌文化等国际交流活动,优化社会大美育、市民艺术夜校等惠民服务体验,充分彰显国际化、年轻力、亲民性的城区文化特质。深入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,以黄宝妹、于漪等杨浦优秀儿女为榜样,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带动效应,让文明实践蔚然成风。

持续激发治理活力。深入落实基层减负增能,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,重点提升物业管理、业委会治理水平,着力破解基层“小马拉大车”难题。创新基层治理模式,加快推进基层党建、警务、城运等网格“多格合一”,构建自治、共治、法治、德治相融合的基层治理体系。深化“老杨树宣讲汇”、滨江志愿秀带等志愿服务品牌,持续畅通基层立法联系点、法治观察点与人民建议征集点工作网络,支持工会、共青团、妇联等群团组织更好联系服务群众,动员广大社会工作者、志愿者等参与社会治理,充分汇聚共建共享的强大合力。推动“睦邻家园”内涵升级,持续深化“睦邻夜社团”“数字睦邻”等项目,把睦邻中心打造为人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重要阵地。

(五)持之以恒正作风、强素质,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。加快转变政府职能、提升治理效能,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,努力以自身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。

强化政治引领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深刻领悟“两个确立”的决定性意义,增强“四个意识”,坚定“四个自信”,坚决做到“两个维护”,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。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,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、政治领悟力、政治执行力,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,市委、市政府和区委各项决策部署,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忠诚、为民尽责。

紧抓效能建设。牢固树立“整体政府”理念,构建高效协同的运作机制,集中力量为群众办实事、解难题。深化法治政府建设,加强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和实施后评估,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,落实行政复议体制改革、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等要求,持续营造稳定、透明、规范、可预期的法治环境。加快数字政府建设,推广应用大模型、区块链、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,促进政府治理流程优化、效率提升。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、工作监督,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,主动接受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监督,始终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。

弘扬严实作风。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,巩固党纪学习教育成果,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,强化重点领域、关键岗位廉政风险防控。驰而不息纠“四风”树新风,积极开展“一线工作法”“四百大走访”等行动,深入察实情、出实招、求实效。坚持精打细算过紧日子,加强成本预算绩效管理,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。常态化开展干部队伍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,完善履职尽责必备的知识体系,练就善作善成的能力本领。

2025年是“十五五”规划的编制之年,我们将按照国家和全市部署要求,深入研判形势变化,广泛听取意见建议,聚焦战略性、基础性和关键性问题,谋划一批重大举措、重点项目、重要政策,精心编制体现时代特征、符合杨浦实际、引领未来发展的“十五五”规划。

各位代表、各位同志!大道至简,实干为要,惟有全力奋斗,方能不负重托。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,在市委、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,凝心聚力、奋勇前行,全力推进人民城市新实践、创新发展再出发、振作杨浦“一股劲”,在打造人民城市最佳实践地中干在实处、走在前列,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、无愧于人民的新贡献!

 

 

 

 

 



[1] 如无特别说明,本报告下文中的经济指标数据统计周期为2024年1-11月。

[2] “杨”指杨浦,也谐音“Young”,意为年轻人和年轻的,呼应未来杨浦主要工作人群为青年人,主要发展产业是新兴产业;“数”由“树”谐音而来,意为打造数字经济产业集群;“浦”谐音“Pool”,既对应杨浦因水而兴、亲水近水的特点,也代表杨浦、尤其杨浦滨江是孕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策源地。

[3] 即行业营收“百强”企业和高成长“百家”企业。

[4] 12街道发挥属地服务优势,推出各具特色的为企服务品牌,如平凉路街道“平方合”、四平路街道“同心圆”、大桥街道“连心桥”、定海路街道“海创坊”、控江路街道“企业之家”、长海路街道“长律管家”等。

[5] 运用数字建造与虚拟空间技术打造的地标性艺术构筑,坐落于政立路、国亮路、政高路、国通路间的公共绿地内。

[6] 通过绘制骑手友好地图、建设暖心驿站等举措,为快递小哥、外卖员等提供休息、充电、饮水等服务。

[7] 即听民意、建队伍、搭平台、设专户、定机制。

[8] 即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、社区事务受理中心、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“四合一”。

[9] 即街道联动辖区学校搭建的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校园安全平台。

[10] 即稳岗用工、劳务协作、暖心帮扶、就业招聘、求职实训、创业扶持、技能提升、权益维护等八大服务。

[11] 即“惠生活”“惠助餐”“惠服务”“惠能力”等四大项目。

[12] 即‌居家养老服务的枢纽站、‌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关爱站、‌社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的培育站、‌家庭照护床位的联络站、社区养老服务机构链接的服务站。

[13] 杨浦“艺趣文化生活季”IP形象,谐音“城市”,亦有“好柿橙双”“心想柿橙”之寓意。

[14] 运用无人机开展物损小、无伤亡的交通事故取证,并联通“随申办”实现线上一站式事故处置和保险一键报案。

[15] 在公安派出所、司法所、律师事务所联动的基础上,整合行政复议、市场监管等力量,共同推动矛盾纠纷调解。

[16] 信用修复告知书、法治体检申请告知书与行政处罚决定书同时送达。

[17] 即法治、科学、健康副校长,思政政工师、心理健康导师,劳动教育、体育、美育顾问。

[18] 通过健康积分兑换物品或服务的形式,激励市民主动参与健康自我管理,践行健康生活方式。


分享到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新浪微博